张女士最近比较郁闷,去年夏天在银行销售人员的介绍下,她购买了一款银行理财产品,今年1年期满后,她发现收益率竟然活期存款还低。对于此,她十分疑惑。和她一个单位的王军几乎是同期跟她一起买的其他银行的同类产品,一年下来收益率高达百分之十几。收益的差距上,张女士自然是难以接受,而同事的“正确选择”又她觉得只要买对了,银行理财产品还是可以让财富增值的。可是面对各大银行推出的数量庞大的理财产品,张女士犹豫了,到底该买哪只呢?
选对银行
购买某个银行的理财产品其实购买的就是银行的信誉,但是2008年次级债的持续、交易员丑闻,银行信誉大大折扣。由于投资者难以获得与理财产品全部信息,各大银行的服务和信息又存在差异,各大银行的产品研发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直接影响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因此投资者应该尽量选择创新能力强、服务质量好的银行。
关注存续期间收益
有不少银行销售人员为了业绩,不惜夸大产品的预期收益,而有些产品的最终收益却与预期收益有相当的距离。4月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上,监管部门掀起的首轮“监管风暴”中,对于预期收益的提法规范更加严格,强调对于无法提供准确测算依据和测算方式的理财产品,不得出现“预期收益率”或“最高收益率”字样。对于产品的收益,投资者自己要有相当地判断能力。如果是银行设计的新产品,投资者则应关注历史同类型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将同类理财产品的历史表现作为参考,预测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
产品信息透明度
投资者信息比较闭塞,但也可以通过登录银行的官方网站了解产品信息,要关注信息公布比较频繁的网站,了解产品是否可以申购或者赎回,掌握购买理财产品的运行情况。另外,银行对信息的公布程度有差异,投资者最好选择关注信息公布比较频繁的网站。
了解产品特点
不同产品有不同特点,比如QDII产品,有些银行被强制清盘了,但有些银行的产品还是表现不错的。各个银行理财策略重点不同,对市场风险的规避情况也不同,有的银行股票的比重大,有的却会将重点放在债券,投资者要了解清楚自己购买的理财产品投资的重点,虽然不具备足够的专业性,但是要大致了解产品的特征以及风险程度等级。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